more
Back

[产品化设计/设计思考/设计平衡策略] 强需求下的弱统一性

设计中的统一性常常作为设计师入门的必修课之一,对用户来说,能减少记忆成本,增加识别性,对设计师工程师来说,基于标准的模块进行设计可以减少工作量,选对了标准如同在建立了稳固的基础,就诸多好处。只是产品终究是复杂的,需求总是难以简单分类,做个统一的规则也是很难。 你沿着前人无数次走过的路走,不会犯大错,但是最佳路径很难说就是这条。

我记得第一版iPad QQ,设计师是Henry,印象中是个不拘言笑,做事认真的家伙,在完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iPad 没发售,只有开发文档可参考)做了第一版产品。 等到大伙拿到iPad的时候上面的QQ客户端已经很完善了。就第一次接触iPad的人来说,结构清晰,容易上手,一个主要原因是设计几乎100%的尊重了苹果的设计规范,那时,用户对iPad还不够熟悉,做一个符合iOS框架的产品是个保守且稳妥的设计。

个人认为第一版iPad QQ做得不错,只是没过两天,消息传来,高层认为iPadQQ做得有问题,至于具体的问题我并不清楚,很可能是如下的一类:工具化/没特色/没能结合好QQ自身特点。评价设计好坏是有时间窗的,现在评价是好是坏意义不大,但这件事带来了一些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应该遵从规范,保持统一性?

我们的软件产品并非独立呈现在用户面前,毕竟它要根植于某一系统当中,这时我们期望自己的产品简单易用,赏心悦目,考虑与系统的和谐是一定的,在主流的Android,iOS,Mac,windows中系统规范的目标就是使设计师和开发者能在他们制定的基础体验上保持基本一致。这些底层的规范搭建在基础的的认知模型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被一群顶尖的人来维护,所以遵从规范大体都是有益的,如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同世界上所有通用规则一样,为了照顾到所有情况同时保证用户能记住,他们要把所有的信息呈现和控制方式抽象为有限的几类, 这带来了新问题:举个例子,在全世界,红绿灯是统一的交通控制系统的核心标识,而你的服务对象中有一些色盲,他们没法区分红绿色。这时就需要一个平衡方法了, 如果你的用户和世界上色盲人群比例相同,那大体你可以完全沿用规范,既保持统一性,另一种情况,你的用户,比如是一个镇子,他们由于某种原因,50%的用户都是色盲,又或者他们不开车,而是划船。那统一性就需要打破,我想,这在产品设计中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举例来说,我们在一个图片浏览界面,一般情况下返回到上层是和系统规范是统一的,点击返回键即可,一般软件中我们也是这么处理的。但是这两年社交软件兴起,带来股风气且很盛,既看图片不再用传统的返回了,而是对于打开的图片,点一下即直接返回——这时研究了半年规范,喜欢用统一性教导低年级同学的同事出现了,“你这个不符合统一性,用户用完这个再用别的不一致认知混乱啊”,会不会认知混乱?有可能,为什么依然任性的不统一?我认为是强需求。打开图片查看,点击返回本身不是多难的操作,但是一天几百张图片的快速打开关闭就会无限放大手指移动到返回按钮并点击的体力成本,以至于真需要你在”偶尔由于统一性混乱一下”和“移动几百次手指去返回”之间选一个,你纠结一下,选了偶尔混乱一下,正解。

另一个例子,iOS中按规范返回是在左上角的,这个设计一直有点争议,因为用户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个位置不方便够到,但我们考虑到大多数界面分类Tab更常用,标题文字和返回的逻辑关系,误触的可能性及美观等因素,苹果最终选择了放在左上角的这个平衡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依然是“服务大多数情况”的逻辑,我们看到很多视频类的客户端(手边的APP是网易公开课)就依然决然的把返回放到了底端,从需求看,用户在打开视频时很多是尝试性的,可能看一眼后迅速返回,这时放到上面就机械执行了,所以选了屏幕底部。 和图片例子相近,同样是个需求下的平衡。

同上一篇文章一样,有产品思维的设计师,更要以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也即对产品最终成功负责的目标下工作,这是一个曾纠结于统一性和实际问题矛盾的设计师的反思:)

mor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