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几次Alex老师的培训课程,很多知识点都有共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这个课程的主题是在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产品。什么是体验经济,一个核心观点既是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对价值的判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追求产品实体本身带来的价值,逐步转向追求消费产品过程中体验的价值。传统经济模式下,产品值多少钱,就卖多少钱,而体验经济下,产品实体值多少钱并不重要,甚至产品只是道具,而通过这个道具在虚拟化的场景比如一种社会舆论下,一个精心打造的卖场中,能产生的虚拟化价值可以远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这就是体验经济时代的特征。
这个变化背后的原因,可以从S.E.T的角度分析
—Economy,经济的变化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大家从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跨入了衣食无忧的时代,现在家里的问题,不是东西买不起,而是东西太多放不下。在这个情况下,人的需求就发生了变化,追求商品本身的功能属性,追求性价比已经不是选择商品的第一优先级。我作为一个穷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深有体会,比如我有100块去填饱肚子,5年前的我可能会花比较少的钱吃饱,剩下的钱买零食屯着。而现在,我想的可能是怎么吃的开心。有人说这不就是有钱了吗? 其实重点不是我有钱了,而是像很多人都有钱了,而一个大的群体经济情况的变化,必然导致商品的变化,以前好卖的现在不一定好卖,以前小众的,现在可能是大众市场。 企业不追随这个变化,往往就比较危险。比如你一味的最求性价比,以前的时代可以活的很好,现在呢,不一定。就拿联想手机说,为什么市场不好,品牌没有优势的的情况下,依然要打高端,我想也是看到了这个消费者变化的大趋势
—Society,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交媒体发达了,别人干什么你都知道(或叫做信息民主化),这些信息是无形却有力量的手影响人的决策。社交媒体爆发之前,我们购买决策受到的影响可能只是周边的几个人,电视广告等有限的渠道,至少我们还有很多时间自己去思考和判断。现在的影响就不同了,你打开朋友圈,大家在晒新的iPhone,信息下边还写着“来自iPhone7 plus”,各种信息中充斥了这个词,满眼都是。这时你的决策会不会受到影响?几乎是肯定的。有人说我自己不受影响,我都是客观的决策。我认为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你不是主流群体,没有样本意义。另一种,你自己不承认自己的潜意受到影响。实际上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是如此深重,以致我能看到,很多人说,你们联想手机质量太差了,特别差,而实际他从来没用过。所以在这个新的社会环境变化中,企业闷头做事做得很努力,质量不差,当放到市场上依然很吃亏。
重点是,怎样在体验经济的时代做设计,符合这个大趋势? 来看星巴克的例子,普通的咖啡豆,几美分可以买1盎司,炒熟装袋可以卖不到1美元。放到咖啡机里做出来喝,一杯1-2美元最多还可以免费续杯。星巴克一杯5-6美元,不能续杯。但是星巴克非常成功原因在哪里?首先,从体验环境来看,首先它竭尽全力在打造欧陆的风格,但实际上他是美国本土品牌,为什么不打造成美国的风格?因为美国的东西都是傻大黑粗,而星巴克要尽力往精致的欧陆风格上倾斜。这就是要在体验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你在看咖啡的名字,一个美国企业,点餐盘没一句英文,都是Latin 拿铁,是原汁原味的拉丁文。即使是美式咖啡,都不叫cafe america,而叫cafe americano,顾客在整个体验过程当中,细节还非常多。比如点咖啡时你看零食,可松,芝士。典型的欧洲的精致甜品。所有的餐点都往精致上贴,什么时候你都看不到汉堡在他的橱窗里。点餐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首先星巴克给你各种各样的选项,其实就是定制概念。脱脂,低卡,半糖。最后还在被子上写你的名字,都是强化定制这个服务和体验的感觉,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高端了。你点杯型,tall、grande、venti。美国人说这几个词都会显得cool一些,你说small,big,very big,自己说都觉得土。这些所有的体验细节,最后创建的是一个文化,这个文化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Starbucks,这个文字及人鱼徽章。这就是整个体验经济的形成。有了这个基础,一杯咖啡的溢价就可以多出200%-300%以上。从成本上讲,一美元的事,5美元卖给你,而顾客还乐得在这买,形成了某种时尚。这个billion dollar business 很大程度就建立在这个体验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传统经济成本定价的基础之上。
落实到产品上,依然任重道远。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产品质量得有保证,不能掉链子。在产品质量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这些点就成为天平上重要的砝码。另外,关注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产品的变革,Alex推荐《营销革命3.0》,推荐找机会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