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Back

对比的力量

95773214

来看个选择题:40寸的电视$350,  45寸电视$430, 你会买那个?凭感觉姑且选一个。

请假装忘了上边的选择,再看这个,40寸的电视$350, 45寸电视$430, 50寸的电视$750,你会买哪个? 我本来犹豫不决不知道哪个性价比高,看完这个,马上觉得45寸的很超值。事实上曾经有公司按照加了一款不指望卖出的设备型号并标个高价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成绩。 这是《怪诞行为学》中的一个案例,但现实中也有类似经历,2013年因为项目中做智能手表的关系,我们一些人专程去北京星光天地去看表。一个感觉就是大体上万的名表品牌,比如大家对一个品牌的认知是20w的级别,基本都会有个贵上5-10倍,大约200w的表放在柜台中。我想道理类似。

人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体系,大体都是通过对比去完成决策的。这是一个天性,所以不光在消费决策中,对比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更多的方面,它的力量都超出想象,可谓当之无愧的“现实扭曲场”。不管你是工作,社交,推销自己的产品甚至过上幸福生活,“对比”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说到例子,还是从老本行产品设计的话题说起。

几年前一时兴起开始收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图形,挑选上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只要感觉能眼前一亮能留下印象就顺手存下来。其中有这样一张图,给了我一些色彩搭配的启发。

vivid

第一感觉是相比传统的彩虹色,颜色要更鲜艳一些,但这个“更鲜艳”的道理在哪里?是阴影带来对比,我当时想。回想起来这个想法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在主流手机默认壁纸这个对眼前一亮要求最高的图形设计课题上,大家好像纷纷采取了这一策略——阴影创建对比进而带来视觉冲击感。来看三星,小米,联想的默认锁屏壁纸。

wallpaper

比如小米这个默认壁纸为什么没用一个颜色的渐变,而是采用绒毛状的彩色线条组成渐变色,原因就在这些绒毛间产生了阴影,而这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比。再看其他几个,是不是无一例外的都用了对比?没有对比会怎样,去掉黑色看看,冲击力全无。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电影海报设计(90%采用对比制造冲击力),照片增强滤镜,还有我们熟悉的设计稿提案方式。

除去设计本身,项目沟通上对比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是上面提到的智能手表项目,在15年项目后期,设计组被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10款表盘用于发布。时间很紧要保证质量的话我自己并没有把握。了解到结果与预期对比的重要性。我们在指出客观资源,实际困难,费了很多嘴皮子把这个量压缩到7-8款。虽然当时会上各方有些谈不拢不开心,但实际上因为我们最终提供了11款设计,这些不开心,当时的压力反倒成了我们最终拿到不错评价的有利基础。后来我读到知乎上的一篇文章“人际交往中需要避免哪些自身不易认知的不良习惯”中caoglish的回答“低价值的付出”。其中提到怎样做有价值的付出,情况类似。“对比”在其中已然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一个例子,也是对我的人生观影响最大的一个例子,是人怎样得到幸福。

罗永浩讲过一个故事,大体意思是人由奢入俭比杀了他还难受。 举例说一个富商,本来财务自由生活滋润,但生意变故几近倾家荡产后,落魄想去自杀。而事实的情况是以他的家底,在犄角旮旯用扫把扫扫也足够过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要知道屌丝们一辈子苦苦追求得不过如此,可这些对他而言是全然无法忍受的苦难。假想两个人之前有着同样的境遇,那么他们对一个“中产阶级生活”应该有着相似的判断,但正是前后的比较使得这个判断完全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对比。

我身边的大部分人,直接或间接的说到他们奋斗的目标:财务自由。这几个字对我来说也很诱人,尤其是你身边在不断出现这样人的时候。但了解对比的力量给我的启发便是,我开始没有之前那样强烈的愿望急于去达到这个状态了,因为人最终要去追求持续的长久的幸福,而最好的来源就是你生活状态的不断提升,而非一蹴而就。 在接纳这一点之后,我相信自己又成熟了一些,也有个更好的心态。

关于对比,希望你也有自己的感悟。下篇应该会写“积累的力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影响人的两个重要力量。

mor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