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没做别的,所有工作都在和新形态设备打交道,智能眼镜,智能投影,新形态手机,手表鞋子,世面上见到见不到的做全了。这些项目各有自己的特点,却也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怎么做新设备的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以下列出的都能作为新形态设备的创新切入点:使用场景创新,产品功能定义创新,形态设计创新,结构设计创新,硬件交互创新,软件交互创新(包含信息架构创新,预制App的设计创新)等。这里很多都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这里可以分享的是我们做的最多的是场景和功能创新。
怎么定义新设备的场景和功能?显然,你可以拍脑袋想,一方面我认为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在前几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学科背景比较交叉且喜欢钻研细节,那么在拍脑袋这件事是往往都可以做的很好,很多好的灵光一现的点子都是这么出来的。举个例子,一个双面屏幕的手机,用户可以有哪些场景和功能使得这个新产品有价值,你可能想到 1. 从兜里拿出来,哪面朝向我哪面就可以用,不必想正反面了。2.由于两面都是屏幕那么你拍照的时候你和对方都能看到拍照效果了。3,4,5…可以一直想下去。这一步是做创新的一个必要的基础。一般我们都是通过组织头脑风暴会议来做这个工作。
这个发散是设计中的感性部分,必不可少。(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写怎样做好头脑风暴)但这里我又理性爆发了。 我们可以有很多好点子,那么怎样保证:1.这些创新是最适合这个产品形态的?2. 这些创新基本涵盖了所有这个设备创新场景和功能的全集?我们做了几年创新,一直探索和找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这个逐渐理清姑且可以叫做方法论的是一个创新推导方式:简单表述为:特征-价值-场景。即从核心特征推导到场景功能的方式。来看例子:
上面的表格分析了智能手表最可行的功能定义方向。 这里用到的方法便是特征-价值-场景的推导方式。这样推导的好处便是,我们认为智能手表的定义一定是上述结论中的一项或几项,无出其右。
先看怎样执行:为了找到一个新设备最适合的场景功能定义,
1. 找出它的核心差异化点,即和其它(尤其是主流设备)的最大的差异化在哪里,本质上这也是设备的不可替代特征。以手表为例,我们可以说: 有表带,屏幕小,始终外露,看时间快,体现身份,贴近皮肤,一年换一次电池。这些其他设备都不具备,这些都可能成为它的特有的价值点。
2. 我们仔细来看这些点,它有几类,第一类基本不具备明显价值:比如屏幕小,小屏幕的价值是什么? 更好的隐私?那再大屏幕上显示一小块是不是就替代它了。耗电少?-体积也少了所以价值抵消了——没看到明显价值。 有表带的价值也可以类似分析,貌似没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类,有价值但实现困难:比如一年换电池,价值是不用操心随时得到时间,但显然我们做到智能手表后技术不能实现,这个也得放一放。第三类,有价值且不易替代。比如贴近皮肤,这个点就有明显差异化,显然手机不行,其他设备也不方便。而贴近皮肤后就可能产生更好了解人体数据的价值: 检测温度,心跳,皮肤状态,更精确的运动检测等等,这就是有价值的差异化。我们把他们挑出来。比如选出的“抬手即可见”,价值就是快,比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掏出来打开再放回去体力成本少且更即时。这就是价值。
3. 在这些价值上扩展场景,极速是价值,什么场景最需要极速? 快速记录,快速回复,快速控制等等需要。这时结合你所在公司和业务的优势及大方向,便可以确定可能的这可能就是你要重点布局的功能了。
从实际执行的经验看,这个推导过程屡试不爽,系统化且很少遗漏关键场景。既可以用于案头分析也可以用于头脑风暴的前期材料,在产品定义路上帮你向正确的方向多走一步。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