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Back

对设计师前景的思考

最近想得最多的是设计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设计在哪些领域会衰落,而哪些会兴起。这是个有意思且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

从支付宝照搬微信设计的事说起,这件事仿佛让设计师们感到了一些职业危机。设计师是个情绪涨落比较严重的群体,于是我们看到了高强度的集体吐槽,说得最多的就是对抄袭的唾弃,以及决策层无视设计师的感受和价值而引发的小愤怒。试想,如果支付宝的决策最终被证明是更有效的,那说明了什么,设计师们这么辛苦加班折腾到半夜其实并不如按照成熟或成功的方式照抄一个?进而的结论是,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设计师?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猜想。

另一方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个照抄设计的决策真的错了吗?我不赞同抄袭,但是在一个商业公司的决策层看,这可能是试错成本最低,大众使用门槛最小,投入成本最少的方式。决策层站在一个竞争残酷的,血腥的,生死攸关的决定面前,多多少少可以理解。这样看来,你很难阻止他们砍掉一些设计的HC,照抄成熟产品,把资源用到其他推动产品成功的要素上去,设计师的危机便真的出现了。

有些人可能要出来清高了,说抄袭的一定会失败,我就埋头做好自己的设计。有这个信念是好的,但如果你做着做着抬头一看,自己默默被淘汰了,然后开始骂都是抄袭害的,这个社会不正常之类的话,那就是心态不健康了。更正确的方式可能是保留着对原创的坚持,调整到正确的方向,才是最佳选择,这也是我的思考和建议。

我个人的观点,对于成熟产品的设计,设计师的价值正在减少。人的信息需求在近几年软件生态大爆发下已经被满足的很好,很多寡头也已经落定。这意味这没有太多新的需求,而对于现有的需求,设计上也通过数据决策和迭代被解决得很好了。这时设计师发挥创意和设计价值的空间在变少,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做了公司Cloud的设计,在我们加入之前,他们几乎没有设计资源,方法就是找成熟产品抄过来。比如借鉴阿里云的设计,如果抄的仔细不用设计师一样做到可用。对比Cloud部门两种产品开发方法:1,抄过来,好处是成本低,基本不会错,减少决策时间。2.请设计团队重新设计,好处是界面精致有差异化,流程针对自身优化,和免得被骂抄袭。当然带来的坏处就是第一种方法的优势就没有了。你跳出作为设计师的自私眼光,客观来看,说不准哪种策略对公司更有利。这样的产品中,所以不建议一直在成熟产品的圈子里打转。

以下是推荐的:

1. 内容创造类的设计:界面类设计容易被复制,而内容类的很难,比如游戏电影插画系列。 另一方面,未来人们对内容消费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源自对工作时间变短休闲时间变长这个大趋势得判断,设计师站在需求爆发的一端,就能用供需杠杆为自己创建优势,保持自己的价值被认可。

2. 为新设备做设计(如AR/VR 设备)。我们看以前的趋势,工业设计火了几年,势头便被界面设计超了过去,PC端的设计刚刚兴起,手机端的大势又来了,设计的机会一直在跟随主流设备的演进,每个新的大量的设备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对下个设备平台,目前看VR/AR设备是最有机会的,有量的优势。同时他们的交互方式和内容上同传统屏幕上的设计又有所不同,所以设计可拓展的空间也很大,值得推荐。

3.用数据决策做设计:如果要死磕现有成熟产品的设计优化,我想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我认为在未来,设计师们的经验会越来越比不过数据决策的能力,那种流程更好,那种颜色最多的用户喜欢,机器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再过一段,哪些运用或懂得用数据做设计的设计师会比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更能做出对的设计,所以这是一个设计师可以走的方向。

问题来了,虽然我自己有了判断,并深陷其中认为它们是对的,但到底要选哪个往前走呢…我去研究选择综合症了。

////而对这件事最大的反思,不是单个事件的对错,而是对设计师价值和前途的思考。  先不管猜想是真是假。设计师们不能被这几年由软件行业兴起而引发的供求危机致使设计水涨船高的大好景象冲昏头脑。这个趋势不会一直持续,更何况设计门槛不高,很容易引入大批外来竞争者,行情急转直下也是时时的事儿。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前景做些打算。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该思考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想前景取决于供求关系和核心价值,下边是我的几个推荐////

more
Back